服务热线:400-123-4253

深圳市高质量推进湿地生态保护工作 率先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BOB深圳

时间:2023-02-08 07:53:58 文章作者:小编 点击:

  BOB(记者 田志强)2月2日,第27个“世界湿地日”正式到来,今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为“湿地修复”。为率先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深圳,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积极探索,持续创新开展湿地保护相关工作。

  深圳是一座高密度超大型现代化的滨海城市,地处广东南部,东临大亚湾和大鹏湾,西濒珠江口和伶仃洋,南与香港山水相连,北与东莞、惠州接壤,属南带海洋性气候,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湿地和野生动植物资源较为丰富。

  目前,全市(数据不包含深汕合作区)湿地总面积近3.5万公顷,共有湿地类型4类20型。全市红树林面积296.18公顷,主要集中分布在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宝安区沙井、福永、西乡,南山区沙河和大鹏新区坝光、葵涌、南澳等地也有分布。

  深圳野生动植物种类丰富,共有维管植物123科323属480种,BOB红树植物共16科24种,水鸟和湿地依赖鸟类共12目22科156种,鱼类14目58科157种,两栖类2目8科20种,爬行类2目15科35种,哺乳类7目15科33种。目前,深圳湿地涵养的植物达67科148属219种,约占全市维管植物总数的10%;为鸟类、鱼类、哺乳类、爬行类和两栖类81科253种野生动物,提供生生不息的家园。

  自深圳建市初期至2011年,深圳进入湿地保护起步探索阶段,这期间深圳以设立自然保护区和划定生态控制线为主要形式抢救性保护了一批重要湿地资源;2012年至2021年深圳湿地进入全面保护阶段,在完成全面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湿地保护管理体系,并开展了一批湿地保护生态修复工程。

  2022年起,深圳湿地保护迎来了全面高质量发展阶段。2022年6月,国家正式颁布实施《湿地保》,对湿地资源总量管控、分级管理和保护利用等提出了系统性、全面性的新要求。2022年11月5日,《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上深圳将建立“国际红树林中心”被正式提出,深圳又有了新的历史使命。

  近年来,为了进一步开展湿地保护工作,深圳市加强统筹谋划,在湿地保护领域取得显著成效。一是分别结合国土二调、三调两次完成全市湿地资源本底调查,全面摸清我市湿地资源家底,形成了精准全面的湿地资源数据库,为编制湿地保护规划和推进湿地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二是大力实施保护修复工程,有效提升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十三五”期间,启动和持续开展的湿地保护修复项目共12个,BOB其中深圳湾滨海红树林修复工程成为“广东省首届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十大范例”之一。此外,2020—2022年,分两期对深圳河入海口13.08公顷的海桑植物进行清理,恢复深圳河入海口处适宜候鸟栖息的滩涂生境;三是持续开展湿地生境动态监测工作。以华侨城湿地公园、洪湖湿地公园等具有代表性湿地生境水鸟廊道节点作为调查监测对象,BOB持续开展监测。2022—2025年,计划用四年时间对深圳河口红树林生态修复实施监测,积极探索构建红树林湿地系统生态功能长期动态监测机制;四是加快推进湿地公园挂牌建设。我市已正式挂牌建设湿地公园15个,其中国家级湿地公园1个、市级湿地公园10个、区(县)级湿地公园4个;五是启动实施重要湿地名录管理。2020年福田红树林湿地被列入国家重要湿地名录,2021年华侨城湿地被列入广东省重要湿地名录。福田红树林湿地正在申报国际重要湿地,华侨城湿地正在申报国家重要湿地;六是突出抓好红树林湿地保护。将红树林湿地纳入自然保护地范围实施重点保护,依法严格管控因项目建设占用红树林湿地的行为。积极推进红树林营造修复工作,2020年以来,BOB我市已完成红树林营造修复任务25.72公顷。

  “十四五”期间,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将积极谋划湿地保护顶层设计,高水准编制全市湿地保护规划,确定湿地保护空间格局,为后续湿地保护修复和合理利用提供指引。

  据了解,接下来,深圳市将全面开展红树林保护修复,2021—2025年,完成营造及修复红树林面积51公顷以上;严格落实湿地保规定,实施湿地总量管控制度。通过遥感技术和图斑核查,开展湿地资源动态监测,确保湿地面积总量不减少;科学规范湿地生态监测技术方法,BOB持续开展湿地水质、鸟及植物系统监测,为区域水鸟生态廊道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对标借鉴国际国内一流标准,高质量推进国际红树林中心筹建工作,以建设“国际红树林中心”为契机,积极拓展红树林保护修复国际交流合作;推进湿地公园建设和湿地保护小区建设,协调城市空间湿地保护与发展,力争2035年前,全市湿地保护率达到50%,湿地面积总量保持稳定,滨海湿地生态状况有效改善、建成区湿地生态空间品质得到优化,建成国际湿地城市。(本文图片由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提供)


标签:

【产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