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五楼的一间小办公室,最近访客有点多,大多数拜访的人,都是为了一本新书——今年1月,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印开蒲主编的《百年变迁——两位东西方植物学家的影像重逢》(以下简称《百年变迁》)正式发行。
与13年前出版的《百年追寻——见证中国西部环境变迁》(以下简称《百年追寻》)相比,新书的内容更加丰富,参与者也从几个扩展到了百来个。2月1日,单单是给共同作者们打包邮寄,就花费了印开蒲和学生一上午的时间。
这些工作是繁琐的,但已80高龄的印开蒲一点都不觉得辛苦。这本新书,更像是写给一位老朋友的信——从《百年追寻》到《百年变迁》,BOB印开蒲千百次翻山越岭追寻的足迹,就是收信人英国著名植物学家和园艺学家威尔逊100多年前在中国西部地区留下的。
两位植物学家,跨越百年,相逢、再相逢。在中国西部的山野之间,专注于植物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研究的印开蒲,写下了一连串关于相逢的故事。
他在大炮山垭口与百年前的西方植物学家隔空对线日,背负着在中国收集植物并拍摄照片任务的英国人威尔逊从成都出发,来到都江堰,开启了一路向西的辗转旅程。
这张照片,正是《百年变迁》封面上最左侧的黑白照片。而右侧两张彩照,选用了同样的角度,除了山谷里的奎拥河源头水量不如以前、原来生长灌木丛和草甸的地方长出了一片红杉树林外,几乎实现了“复制、粘贴”。其中,最中间的一张是印开蒲2008年在大炮山垭口拍下的,最右侧的照片,由于印开蒲年事已高,则是由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朱单博士和摄影师贾林、杨博在2021年新拍的。
大炮山垭口的一系列“隔空对话”,结缘于一次国外研究者的接待活动。1997年,印开蒲在这次活动中看到了《中国的威尔逊》一书,里面的一些老照片和他脑海中熟识的地点,居然能对应起来。产生了好奇心后,印开蒲决定,追寻威尔逊在中国西部的足迹,通过影像对比,在研究环境变迁的同时,寻找相距一个世纪的“重逢”。于是,收集资料、筹集资金、锻炼身体,印开蒲的第一次“追寻”之旅从2002年开始,直到2009年才结束。
1960年,印开蒲高中毕业,刚好碰到中国科学院四川分院农业生物研究所(现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招工,从小对大自然很感兴趣的印开蒲因此成了植物室的一名员工。第二年,18岁的印开蒲参加“四川轮藻植物”考察,BOB到川藏线上采集轮藻植物标本。那一次,他和科研小组的其他成员搭上了一辆破旧的长途客车,从成都出发,花费了整整一周时间,才抵达甘孜州康定县(现康定市)。“出门几十里,下车十几回,推车无数次。”直到今天,印开蒲回忆这次旅途都觉得艰辛,“路面凹凸不平,人在车里被甩上甩下,一天下来,全身像散了架似的,几乎都变得麻木了。”
乘车难,日复一日的步行更难。有时,为了掌握一个地区植物群落和资源植物的分布规律,身材瘦小的印开蒲与同事们必须从山脉的最低处走到有植物分布的高海拔地区,有时还要沿着山脉的不同的方位进行对比考察。一天下来,他的双脚像灌了铅一样,只会机械地向前移动。此外,最让他焦头烂额的是物资匮乏、设备落后。
1978年8月,印开蒲第三次来到九寨沟时,看到这里因为树木砍伐等有被破坏的可能,他忧心忡忡地以研究所名义起草报告,建议建立九寨沟等一批自然保护区。在多方共同努力下,1978年底,九寨沟自然保护区批准建立。1997年,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将亚丁自然保护区升级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01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10年,《百年追寻》的主创团队只有几个人,现在,BOB《百年变迁》则扩展到了百来人,特约摄影师不仅来自四川,还有湖北、重庆、BOB广东、北京和美国。
朱单仍记得,10年前《百年追寻》出版之际,他与印开蒲一同考察海螺沟。在一株康定木兰树下,印开蒲讲述了威尔逊将这种开着硕大美丽花朵的乔木引种到欧美的故事。在参与《百年变迁》工作后,他更加意识到,每一张照片背后都有故事和意义。“当人们拿起相机时,拍摄的是大千世界,而映射的则是自我的内心。”朱单说,接下来的10年,他们还会再出发。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长期在中国西部地区从事植物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研究,倡导有节制地利用自然资源,致力于民族地区生物多样性和传统文化的保护。
印开蒲从绘制植被地图做起,参加了四川植被、四川薯蓣资源、横断山植被等多项科学考察,跑遍了四川山山水水,为九寨沟和亚丁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大熊猫保护、西部地区环境保护等作出了积极贡献。2010年,印开蒲主持编写了《百年追寻——见证中国西部环境变迁》一书,获得了国内外广泛关注。BOB今年1月,印开蒲主编的《百年变迁——两位东西方植物学家的影像重逢》正式发行。
印开蒲此行发现,“西部近十年间的变化更明显,山更绿、水更清了”。四川省森林覆盖率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13%提高到2021年的40.23%。[详细]
上世纪末,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印开蒲,作为第一批探索亚丁的学者,多次进入稻城,深入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自然风貌。[详细]